
台積電(2330)在 2025 年 AI 需求帶動下連續繳出亮眼成績,Q2 EPS 達 NT$15.36、毛利率 58.6%,公司把 2025 年營收成長上修到約 30%(美元計)。以 8/7 收盤 NT$1,180 估算,TTM 本益比約 21 倍;現金股利按最新公告每季 NT$5 續發。投資核心邏輯仍是:N3/N2 高階製程 + CoWoS 先進封裝 + 全球擴產(含美國亞利桑那第三廠)。但需留意:關稅與地緣風險、匯率、資本支出與良率爬坡、供應鏈 IP 風險。整體評估:基本面強、估值中性偏合理;操作上可採分批布局 + 估值帶策略。
一、為什麼這題值得現在討論?
- 股價位置:8/7 台積電(台股 2330)收 NT$1,180,距 1,200 元僅一步,屬於歷史高區附近。(市場觀察, 晨星)
- 基本面剛性:2025 Q2 營收 NT$933.8 億、毛利 58.6%、EPS NT$15.36;公司並上修全年成長至約 30%(美元計),主因 AI/HPC 訂單強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Investopedia)
- 月營收動能:7 月營收 NT$3,231.7 億、年增 25.8%、累計前七月年增 37.6%,顯示動能延續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二、現在買台積電,估值到底貴不貴?

1.先算一個乾淨的 TTM 本益比
- 已知 EPS:Q3’24=NT$12.54、Q4’24=NT$14.45、Q1’25=NT$13.94、Q2’25=NT$15.36。合計 TTM ≈ NT$56.29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以 NT$1,180–1,200 計,本益比約 21.0–21.3 倍。(四季滾動)
2.與自身歷史與同業定位比
- 以台積電長期高階製程領先、毛利/營收增速回升為背景,20~23 倍 TTM 在 AI 週期中可視為中性偏合理:不是便宜,但也未到泡沫區。
- 2024 年全年 EPS NT$45.25 作基底、2025 年美元計營收年增 ~30% 的前提下,2025 年度 EPS 合理有上修空間(實際仍取決於 N3 產能利用率、CoWoS 產能與 N2 量產節奏)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Investopedia)
三、成長驅動三支箭:N3 → N2、先進封裝、全球產能
1.製程路線圖:N3 當打、N2 上線
- N3(含 N3E)比重提升,AI 與高效能計算拉動占比;Q2 公司毛利/營收再創高檔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N2(2nm) 進度「on track」,H2 2025 量產、Fab 20 為主力,預期導入 nanosheet 晶體管,功耗/效能全節點提升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維基百科)
2.CoWoS/先進封裝:AI 供不應求的關鍵瓶頸
- 管理層多次提到擴充 AI 加速器相關產能,市場一致認為 CoWoS 仍是 2025 年關鍵供給。(AlphaSense)
3.全球擴產:亞利桑那三廠、歐日布局
- 亞利桑那:第一廠 N4 已量產,第二廠 N3 目標 2028,第三廠(N2/A16)2025 年 4 月動工,朝「gigafab cluster」推進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公司 3 月宣布美國投資總額擴至 US$165B,含 3 座晶圓廠、2 座先進封裝與 R&D 中心,回應在地化與客戶近岸需求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四、現金股利與股東報酬
- 配息節奏:季配息,最新一期每股 NT$5,除息日 2025/9/16;ADR 對應約 US$0.82/ADR。中長期提供一定現金回饋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TipRanks)
五、風險清單:買在高位時必須面對的四件事
- 貿易與關稅不確定
- 近期對晶片及關聯產品的關稅議題仍反覆,雖公司表示目前未見客戶行為改變,但政策變動會影響跨區成本與接單結構。(市場觀察, Investopedia)
- IP/資安風險
- 市面傳出與 2nm 技術資料外洩的調查消息,雖實際衝擊待釐清,但此類事件突顯了先進製程保護的重要性與潛在法務雜訊。(Tom’s Hardware, 金融時報)
- 資本支出與良率爬坡
- 2025 年 CapEx 市場預期區間 US$34–38B(公司未正式細拆),N2/先進封裝與海外擴產對現金流、良率與折舊費用是考驗。(TrendForce, Reuters)
- 匯率與財報換算
- 今年新台幣強勢時,單月營收曾出現 MoM 回落,顯示匯率對美元報表與台幣報表的雙向影響。(TrendForce)
六、用估值降低追高風險
情境 A:AI 超額需求延續、N2 如期量產
- 假設 2025 美元營收年增約 30%、毛利維持 55–58%,全年 EPS 續增,市場願付 22–25 倍 本益比。策略:逢回分批、季配息前逢低加碼。(Investopedia)
情境 B:關稅/供應鏈摩擦升溫、客戶拉貨遞延
- 估值回到 18–20 倍 合理化區間;策略:嚴守紀律(估值帶與技術面缺口),採 DCA(定期定額) 取代重倉 All-in。(市場觀察)
情境 C:N2 良率或先進封裝卡點
- 短期 EPS 低於預期,股價進入 16–18 倍 測試;策略:僅維持長期核心部位,等待產能/良率資訊明朗再加碼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七、實戰:現在 1,200 元附近怎麼買?
- 估值帶分批:
- ≤ 19 倍 TTM(約 ≤ NT$1,070):積極加碼區(留彈藥)。
- 19–22 倍(約 NT$1,070–1,240):核心持有區(按月或按季定投)。
- ≥ 23 倍(約 ≥ NT$1,290):評估風險回報,不追價、等拉回或等新財報。
- 配息節奏 + 回檔布局:除息前後波動常見,把季配視為再平衡時間點,以現金流再投入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趨勢觀察三件事:
- 月營收連續性(是否維持年增 20%+ 的節奏)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法說與指引(是否延續 30% 成長、Q3 指引能否達到 US$31.8–33B)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N2 量產與 CoWoS 擴產里程碑(Fab 20/N2 與先進封裝稼動率)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八、買台積電而非替代標的(或反之)的判斷邏輯
- 買台積電:你要的不是單一 AI 品牌風險,而是製程寬護城河 + 多客戶分散(Apple、NVIDIA、AMD、Qualcomm 等)。生成式 AI 趨勢若如預期持續擴張,台積電屬「賣鏟人」。(Investors.com)
- 不買或減碼:若你擔憂地緣/關稅造成長期客戶轉單、或海外擴產成本稀釋長期 ROE,短線可改以指數/半導體 ETF間接持有,分散個股風險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九、常見問答(FAQ)
十、結論:買得安心 ≠ 低點進場,而是「有紀律的估值交易」

- 基本面:AI/HPC 週期仍強,Q2 財報、7 月營收與全年上修皆印證趨勢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Investopedia,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估值:TTM 約 21 倍,不便宜但合理,非非買不可的便宜價,也非高不可攀的泡沫。
- 策略:分批買進 + 定期定額 + 估值帶(19–22 倍);若突破上緣,不追、等基本面新利多或技術面回檔。
- 風險:關稅/匯率/資本支出/良率/供應鏈 IP;需以月營收、法說指引、N2/CoWoS 里程碑作為風險控管的三大觀測點。(市場觀察, TrendForce,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十一、總結:投資前之行動檢查表
- 設定估值帶:19x、20x、22x 三層扣款價(以 TTM EPS 動態調整)。
- 月初檢視:追蹤月營收公告(通常每月 10 日左右)、季法說與指引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里程碑提醒:N2 量產、CoWoS 擴產、亞利桑那第三廠進度與政府補助更新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風險規則:遇到全年指引明顯下修或重大供應鏈/關稅突發,縮小部位 20–30%,待事件釐清再恢復。(Investopedia, 市場觀察)
延伸閱讀:
台股ETF報酬率排行全解析:新手也能學會下單與選股的實戰指南
參考資料
- 台積電 2025 Q2 財報/法說資料、Q1 財報、2024 年報與 Q4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2025 年 7 月月營收公告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配息/股利最新公告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N2 技術/量產進度與 Fab 20 介紹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維基百科)
- 亞利桑那廠進度與投資規模。(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,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)
- 股價參考(台股收盤/即時頁)。(市場觀察, 晨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