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:為什麼大家都愛高股息ETF?
在台灣與美國,投資人對「高股息」三個字有天然的好感。台灣人愛配息,原因在於:
- 現金流需求:退休族、小資族希望定期收到現金股利。
- 心靈安慰:領息感覺「有賺到」,即使股價波動,心理壓力較小。
- 被動收入幻想:很多人希望靠「存股、領息」達到財務自由。
然而,投資人常見的疑問是:
- 高股息 ETF 真的能賺得比大盤多嗎?
- 還是只是「領息快樂,績效落後」?
本文將從 學術研究、台股與美股數據、投資心理、與策略分析 四大層面,全面檢視高股息 ETF 是否能打敗大盤。
一、大盤 vs. 高股息ETF:核心差異
1. 大盤ETF是什麼?
- 定義:追蹤市場整體表現,例如台灣的 0050(追蹤台灣50)、美國的 VTI(全市場)。
- 特性:不挑股,只要市值夠大就納入,報酬率幾乎等於「國家經濟體健康度」。
- 投資邏輯:長期而言,大盤平均年化報酬在 7%–10% 左右(含股息)。
2. 高股息ETF是什麼?
- 定義:依照「股息率」選股,篩選高配息公司組成。
- 代表性產品:
- 台灣:0056(元大高股息)、00878(國泰永續高股息)、00919(群益台灣精選高息)。
- 美國:VYM(Vanguard 高股息)、SCHD(嘉信高股息)。
- 特性:標榜「高股利殖利率」,但常忽略公司成長性。
3. 本質比較
指標 | 大盤ETF (0050/VTI) | 高股息ETF (0056/VYM) |
---|---|---|
成分股 | 市值前50 / 全市場 | 股息率高的股票 |
收益來源 | 資本利得 + 股息 | 以股息為主 |
波動度 | 中等 | 較低或中等 |
成長性 | 高 | 偏低 |
投資人心理 | 著重長期累積 | 著重當下領息 |
結論:高股息 ETF 與大盤 ETF 的投資邏輯不同:前者偏向「保守、領現金流」,後者偏向「長期成長」。
二、數據實證:高股息ETF與大盤的績效比較
1. 台灣案例:0050 vs. 0056
假設 2010 年投入 100 萬元:
- 0050:年化報酬率約 9%–10%,2025 年資產可翻至約 250 萬以上。
- 0056:年化報酬率約 6%–7%,2025 年資產約 190–200 萬。
原因:
- 0056 成分股偏重「成熟高配息公司」,如金融、傳產,成長有限。
- 0050 則包含台積電等科技股,漲幅驚人。
📌 統計顯示:0056「領息多,但總報酬落後」。
2. 美國案例:VTI vs. VYM vs. SCHD
假設 2006 年投入 10,000 美元:
ETF | 年化報酬率 | 2025 累積資產 |
---|---|---|
VTI (全美大盤) | 約 9.6% | 近 66,000 美元 |
VYM (高股息) | 約 8.5% | 約 54,000 美元 |
SCHD (高股息菁英) | 約 11%(2011 上市後) | 表現甚至優於 VTI |
📌 結論:
- 美國市場中,大部分高股息 ETF 表現 略遜於大盤。
- 但 SCHD 因為「不只看股息率,還篩選財務體質」反而長期擊敗 VTI。
3. 學術研究結論
- Fama-French 三因子模型指出,高股息股票通常屬於「價值股」,其報酬率在某些周期能超越大盤。
- 但若只看「高股息」而忽略「成長性、財務體質」,容易造成長期報酬落後。
三、為什麼高股息ETF難打敗大盤?
1. 股息≠免費午餐
- 公司發放股息後,股價會「除息」下跌。
- 投資人雖然領到現金,但淨值並沒有增加。
2. 高股息通常來自「成長不足」
- 成熟產業(如金融、電信)現金流穩定,但缺乏高速成長。
- 科技成長股(如台積電、NVIDIA)通常配息低,但漲幅驚人。
3. 配息再投資效率差
- 投資人若領息後沒有再投入,長期複利效果遠低於大盤。
4. 成分股調整機制問題
- 台灣的 0056、00919 常換股,導致投資人「追高殺低」。
- 美國的 SCHD 則避免此問題,因此表現更佳。
四、高股息ETF的優勢與價值
雖然總報酬率常落後,但高股息 ETF 仍有其投資價值:
- 現金流穩定:適合退休族、保守型投資人。
- 抗震效果:股息提供下跌緩衝,波動比成長股小。
- 心理安慰:每年「領得到錢」,避免恐慌賣出。
- 組合多樣化:可與大盤 ETF 搭配,形成「成長+現金流」配置。
五、策略建議:如何聰明投資高股息ETF?

1. 不要只買「高股息」,要買「穩健高股息」
- 台灣:00878(永續高息)成分股較穩定,殖利率與成長兼顧。
- 美國:SCHD 被譽為「最佳高息ETF」。
2. 建立「核心+衛星」投資法
- 核心部位:大盤 ETF(0050、VTI) → 長期成長。
- 衛星部位:高股息 ETF(0056、SCHD) → 增加現金流。
3. 股息要「再投入」
- 領到的配息再投入 ETF,才會真正享有複利效應。
4. 投資人要思考「需求」
- 若你 30 歲 → 更適合大盤 ETF,因為時間長。
- 若你 60 歲 → 高股息 ETF 可提供現金流當生活費。
六、結論:高股息ETF能打敗大盤嗎?
- 台灣市場:幾乎很難,0056 長期落後 0050。
- 美國市場:大部分落後 VTI,但 SCHD 例外,可以打敗大盤。
- 投資哲學:高股息 ≠ 高報酬,它提供的是「現金流」而非「成長」。
📌 因此,高股息 ETF 很難穩定打敗大盤,但仍有其存在價值。最理想的做法是:
- 年輕人 → 以大盤 ETF 為主,享受複利成長。
- 退休族 → 配置高股息 ETF,穩定領息過生活。
FAQ 常見問題
最後總結
高股息 ETF 通常無法打敗大盤,但它並不是失敗的投資工具。它的價值在於:
- 提供穩定現金流
- 減少心理壓力
- 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
真正的智慧投資策略是:大盤 ETF 打底,高股息 ETF 輔助,依照年齡與需求調整比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