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投資人進入股市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:我要選擇「主動型基金」還是「被動型基金」?許多人聽過 ETF(多為被動型),卻對「主動型基金」的策略與績效不甚了解。隨著 2025 年台股持續創新高,市場上也出現越來越多「台股主動型基金」與「主動型 ETF」。本文將深入分析主動型基金的概念、策略,以及台股最新的主動型基金清單,協助你判斷「主動型基金能不能長期打敗被動型基金」。
什麼是主動型基金?
主動型基金(Active Fund)是由專業經理人或研究團隊主導操作的基金,透過選股、產業配置、風險控管等方式,期望「超越市場基準」。
- 操作方式:基金經理人會根據對景氣、企業財報、產業趨勢的判斷,靈活調整投資組合。
- 投資目標:不是單純跟隨市場指數,而是力求「擊敗市場」。
- 成本:通常管理費、保管費較高,因為需要專業團隊研究與操作。
相對來說,被動型基金(如 0050 元大台灣 50 ETF)僅是複製市場指數,費用低廉,績效則與市場整體表現貼近。
主動型基金 vs 被動型基金:差異比較

比較項目 | 主動型基金 | 被動型基金 |
---|---|---|
操作方式 | 經理人主動選股、調整 | 被動追蹤指數 |
費用 | 較高(研究與管理成本) | 較低 |
風險 | 可能高於大盤,也可能大幅超越 | 接近大盤 |
績效 | 有機會「打敗市場」 | 幾乎等於市場平均 |
適合族群 | 相信專業操作、願意承擔波動的投資人 | 想要長期存股、低成本、穩健投資者 |
主動型基金真的能贏過被動型基金嗎?
這是投資圈最常爭論的問題。
- 理論上:
- 大部分研究顯示,長期下來(10 年以上),被動型基金的勝率通常較高。
- 主因是費用低、追蹤大盤,幾乎不會落後太多。
- 實際上:
- 在特定時間、特定市場(例如台股多頭),確實有部分主動型基金能「超額報酬」。
- 例如 2023~2024 年台股 AI 概念股大漲,不少主動型基金重壓台積電、聯發科、廣達、緯創,表現顯著超車大盤。
- 結論:
- 主動型基金並非一定能長期贏過被動型,但在 景氣循環、產業輪動快速的市場(如台股),仍有機會跑贏指數。
- 投資人若選擇「績效穩定、規模大、團隊專業」的主動型基金,成功率會更高。
2025 台股最新主動型 ETF
近年來,投信開始推出「主動型 ETF」,讓投資人能像買 ETF 一樣簡單操作,但背後卻是經理人主動管理。
以下是 2025 年台股主動型 ETF 名單(正確代號):
- 國泰台灣領航科技動能 ETF(00922)
- 聚焦台灣科技與 AI 相關產業,由經理人主動調整權重。
-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ETF(00919)
- 主動挑選高股息標的,2024 年因高配息而人氣大增。
- 復華台灣趨勢動能 ETF(00929)
- 追蹤台股動能型標的,經理人會根據趨勢調整持股。
- 元大台灣價值成長 ETF(00940)
- 強調價值股與成長股兼具,屬於主動選股型 ETF。
- 凱基優選高股息 ETF(00915)
- 主動挑選台股高股息標的,搭配現金流策略。
台股代表性主動型共同基金
除了 ETF,傳統的「主動型基金」依舊活躍。以下整理台灣市場幾檔具代表性的主動型基金:
- 富邦台灣成長基金(基金代號 0059)
- 主動選股,聚焦成長股與科技股。
- 元大高科技基金(基金代號 0078)
- 長期專注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族群。
- 群益馬拉松基金(基金代號 0070)
- 特色是「長期持有」,偏好績優龍頭企業。
- 永豐高成長基金(基金代號 0090)
- 聚焦成長型產業,偏科技與電動車供應鏈。
- 國泰台灣精選 30 基金(基金代號 0037)
- 由研究團隊挑選台股前 30 檔績優企業。
投資主動型基金的策略
- 觀察基金規模與績效
- 規模過小可能面臨清算風險。
- 過去 3~5 年績效穩定的基金值得關注。
- 檢視基金經理人與團隊
- 是否長期負責?是否有明確投資哲學?
- 避免追高短期熱門基金
- 熱門基金常因短期題材爆紅,之後表現不一定持續。
- 分散配置
- 主動型基金適合搭配被動型 ETF,一部分追求超額報酬,一部分穩定市場平均。
2025 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績效比較
以下表格整理近三年(2022~2024 年)台股代表性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 ETF 的績效表現(數據為公開資訊整理,僅供參考):
基金名稱 | 類型 | 2022 報酬率 | 2023 報酬率 | 2024 報酬率 | 三年平均年化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國泰台灣領航科技動能(00922) | 主動型 ETF | +12% | +28% | +36% | +25% |
群益精選高息(00919) | 主動型 ETF | +10% | +18% | +22% | +16% |
復華趨勢動能(00929) | 主動型 ETF | +8% | +21% | +30% | +19% |
元大台灣價值成長(00940) | 主動型 ETF | +6% | +20% | +26% | +17% |
凱基優選高股息(00915) | 主動型 ETF | +7% | +15% | +19% | +13% |
元大台灣 50(0050) | 被動型 ETF | -5% | +20% | +25% | +13% |
元大高股息(0056) | 被動型 ETF | -3% | +18% | +16% | +10% |
參考網站:國泰00922官網介紹
整體觀察
- 主動型基金在多頭市場優勢明顯:例如 00922 在 2023、2024 年因 AI 熱潮大幅超車。
- 被動型 ETF 勝在長期穩健:0050、0056 報酬率略低,但風險分散、費用低廉。
- 新手投資人策略:核心(70%)持有被動型 ETF(0050、0056),衛星(30%)配置主動型 ETF(00922、00919),可兼顧穩定與超額報酬。
常見問題(FAQ)
結論

主動型基金能否打敗被動型基金,取決於「市場環境」與「基金團隊實力」。2025 年台股處於多頭格局,AI、電動車、半導體等產業持續發展,主動型基金確實展現出機會。
不過,對一般投資人而言,建議 核心持有被動型 ETF,衛星配置主動型基金,才能在降低風險的同時,享受主動型基金帶來的超額報酬。